交易所,交易所排名,交易所排行,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,加密货币是什么,加密货币交易平台,加密货币平台,币安交易所,HTX火币交易所,欧意交易所,Bybit交易所,Coinbase交易所,Bitget交易所,Kraken交易所,交易所权威推荐,全球交易所排名,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,加密货币,加密货币是什么
然而,诸多风险虽未爆发但并未消失,大概率会在四季度甚至明年显现。主要风险包括:关税影响将逐步显现,随着四季度来临,企业为满足股东盈利需求,会将此前承担的三分之二关税更多转嫁给消费者;美国驱赶移民的行为,虽未被媒体广泛报道,但会对劳动力市场、通胀及服务业产生逐渐显现的影响;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干扰,如美联储理事辞职后,其青睐的斯蒂芬・米兰(曾发文称美联储应听从总统)可能进入美联储并拥有投票权,这将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。
此外,还有一些技术指标和相关因素。散户情绪指标(看多空)是反向指标,基金经理现金比例降至4%以下,这些情况与去年年底类似。同时,特朗普政府做成了一些事,相关法案通过速度快于市场预期,营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,但大而美法案明年才生效。市场预期美联储利率未来会从当前4.2%降至3.5%甚至更低,实际降幅会远低于预期。当前美股处于相对高位,传统上8 - 9月美股表现较差,尤其9月;预计四季度至明年,此前积累的风险将暴露。从历史规律看,总统第二任期美股通常表现不佳(不涨或大跌),第三、四年则会好转。
关税对美国经济存在两大风险:一是经济下行风险,涉及经济软着陆或硬着陆;二是通胀风险。若美股出现调整,这七家科技巨头对通胀的敏感度远高于对经济下行的敏感度。从基本面看,即便没有AI,科技公司在经济下行时通常也具备一定防御性,但2022年通胀高企时、科技巨头股价下跌50%的案例表明,通胀对其影响显著。未来两三个月需重点关注通胀情况,即便通胀数据未达历史高点,只要市场预期通胀不可控或关税引发通胀,都将对科技巨头的估值造成较大冲击,可能导致其股价大幅调整,进而使它们在市场中的权重极端性回归一定平衡。但从长期来看,这些公司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。
夏春:我此前提及的标普6400点是阶段性高点,并非永久顶点。我也关注通胀后续上涨,但对美股并不悲观。最近我在北京与大基金深入交流,对方高度关注美股是否会迎来“失去的十年”。去年底,包括高盛、富兰克林在内的众多美国大型机构发布长期报告,基于当时的估值预测,未来三到十年美股年化收益大概率仅3%,最好情况7%,最差则为负增长,类似2000-2009年“失去的十年”。不过,我认为不能简单依据历史回归判断未来,因为当前有AI等新因素出现。
王崎:英伟达已成为美股的系统性风险,如同此前茅台是A股的定海神针,如今英伟达对美股影响重大。8月27日英伟达的业绩表现至关重要,若市场出现回调,这可能成为诱因。当前美股业绩情况复杂,英伟达业绩或许超预期,但参考特斯拉、苹果、亚马逊等公司的先例,如果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出现投资者不希望听到的表述,股价当天盘后可能下跌10%以上,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股市散户化的迹象。业绩数据是一方面,管理层对市场的引导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样关键,即便管理层对未来乐观,但只要不及市场预期,就可能引发回调,这种回调或许是技术性的,与长期基本面无关,却符合当前美股的态势,可见英伟达的系统性风险影响显著。
包括英伟达、亚马逊在内的“七巨头”,其估值仍能支撑。要解释万亿级公司的合理性,需先认定AI产业能达到万亿级别。全球GDP约100多万亿美元,其中人工占比超50%,即约50万亿美元,若每年仅2%的人工转向AI,就可达1.2万亿美元,因此AI产业潜力巨大,但短期可能因市场波动、AI进程反复等出现异动。投资不能仅局限于基础设施公司,就像20年前投资思科一样,虽曾如日中天,但真正的机会在应用端。尽管我看好英伟达,且自2023年开始推荐,但从2024年年中起,英伟达已非首选,建议更多关注下游,即AI的未来发展及商业化,其中Meta、亚马逊、微软这三家公司逐渐成为AI产业投资的首选。
最近有一些关于英伟达的负面消息,称中国一些部委要求更换芯片,不用英伟达芯片,我今天刚从北京回到香港,还不清楚这个消息的真实性。如果消息被验证,可能会对英伟达未来股价产生影响,8月19日股价已出现一些变化。此外,英伟达自上市至今,是所有美国公司中年化收益最高的,截至2021年年化收益约33%,这两年表现也非常强劲。像英伟达这样的巨头公司,目前很难有竞争对手。此前美国政府曾考虑让英伟达拆分,但黄仁勋善于处理与总统的关系,目前已无此风险。因此,如果英伟达出现回调,反而是买入的好机会。过去几年,我们在这些大票上进行高抛低吸操作,除了英伟达,还有特斯拉,而微软和苹果则是长期持有。
王崎:从投资规模来看,自2022年ChatGPT推出至今,行业在AI领域的投资已达4000多亿美元,且未来三到五年预计至少还有3万亿美元投入,均是万亿级别的投资规模。关于投资回报,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。首先,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不同,当前投入AI的这些公司都有盈利,并非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多数公司(如当时的亚马逊)处于未盈利状态。如今这些公司都是万亿级的全球巨头,资金实力雄厚,不仅公司有钱,创始人身价也达千亿级(1700亿、1800亿等),因此无需担心资金问题。
其次,AI领域的回报才刚刚开始。尽管AI发展速度极快,有说法称 “AI的一年相当于平时的七年”,每月全球(主要是中美)都有新的突破,其技术突破速度是互联网泡沫、移动互联网时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几倍,但从时间跨度来看,自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到现在还不到三年,仍处于早期阶段。例如,2024年一季度Meta已开始显现AI带来的成效,而在互联网时代,1996年网景上市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开始,往前推16个月时,尚无公司通过互联网盈利,可见AI领域的回报显现速度已远超互联网时代。
从当前阶段的回报数据来看,MIT和斯坦福的相关数据显示,AI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约为5%,对盈利增长的贡献约为10%,目前主要处于降本增效、提升工作效率的阶段,真正的业务增量尚未开始。有互联网数据显示,从现在到未来一两年,AI投资的回报大概在6%到15%左右,而5到10年后,回报可能达到30%到60%。就具体案例而言,Meta在上个季度20%多的广告业务增长中,约30%到50%来自AI,这体现了AI在降本增效阶段的实际成效。未来,随着AI的发展,将进入第二阶段,会催生诸多新的业务增量,甚至可能出现目前未知的新业务。同时,结合无人驾驶等各类AI相关应用,还将触发更多千亿级、万亿级的新产业。尽管当前AI投资主要体现为降本增效,对GDP及公司收入、盈利的整体影响尚未达到最大化,但从发展速度、与过往产业的对比及未来潜力来看,AI的投资回报是值得期待的。
王崎:在B端服务软件公司中,腾讯表现不错。Meta利用AI提升广告收入、广告效率及毛利率等,腾讯也在做类似事情,只是可能稍晚,大概晚六个月到一年。从过去一年股价看,腾讯有望成为下一个类似Meta的公司。从应用角度,技术发展和基因都很重要,而腾讯基因良好。它拥有微信全生态系统,包括小视频、小程序、自身模型、微信企业版等,在生态圈方面优于阿里巴巴等竞争对手,因此腾讯是中国AI应用商业化的优质标的。腾讯今年AI投入约100多亿美元,仅为美国投入的零头。但即便投入基数低,中国AI回报不低,因为中国人工成本低,且可部分用华为芯片替代无法购买的芯片。腾讯虽仅投入约100亿美元,却能在AI模型和应用发展上取得不错成果,因此中国AI性价比高。尽管存在芯片卡脖子、美国制裁等问题,但今年相关AI成果的出现证明,中国AI并非如当初所想落后美国3到5年,而是仅落后1到2年,英伟达的黄仁勋也认可中美在AI竞争上差距不大。
中国上市公司有个特点:任何行业只要中国公司进入,就能快速将成本降低百分之七八十,新能源车就是典型例子,是中国CPI通缩的一大贡献。这一特点也影响了中国软件行业,中国尚未产生像美国那样的软件巨头。中国软件行业的崛起始于2013-2014年,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,当时涌现出五六百家软件公司,但跟踪至今,相对成功的只有金山和科大讯飞。中国软件市场虽大,但与美国对标,难找到类似的知名巨头。当然细分领域还是有不少优秀的公司,例如在香港上市的第四范式就是对标Palantir,其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管理等服务。
夏春:特斯拉的发展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,其中之一是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。在美国,当年支持油车的群体与特朗普的支持者(MAGA党)较为一致,他们不喜欢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车。因此,当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密切时,特斯拉在美国国内的汽车销量下降,海外市场更是如此,导致其股价波动性很大。而当马斯克辞掉效率部职位后,特斯拉股价迎来了一波大反弹。特斯拉本身估值较高,我关注其超买超卖情况以及50天和200天移动平均线等技术指标。
稳定币可被视为美国为放缓或阻止去美元化而采取的手段。美国通过监管要求稳定币锚定美元或美债,人为制造对美元及美元短期债券的需求,相当于将加密货币“收编”。这是一种“进攻即最好的防守”策略,因若不如此,其他加密货币可能会威胁到美元地位。不过,这种做法的效果取决于稳定币未来的体量,其体量预计会快速增长,甚至翻倍。但缺点是,从货币供应角度看,货币话语权会从央行部分转移到其他地方。稳定币虽非法定货币,却具备货币功能和特色,其制造过程不再完全由央行或美联储掌控,美国政府此举在增加美元需求的同时,需丧失一定的货币政策话语权,可谓有得有失。
6月23日,香港金管局总裁首次对稳定币发出降温警告,但市场未予重视。6月25日,国泰君安国际因牌照可升级至开展虚拟资产、加密资产业务,股价一天内从1.2港元涨至3.7港元,随后升值超过6港元。同时,几十家上市公司宣称要申请相关业务,稳定币概念股股价从年初平均上涨30%多,最高涨了6倍,涉及耀才、众安在线、连连数字等公司。7月23日,香港金管局总裁再次警告市场降温;7月30日,其副总裁表示要严格收紧发牌制度。因5月香港通过相关法案草案时,立法会议员多不懂金融,仅因香港经济、地产疲软,便想放开尝试Web3.0、稳定币、加密货币等,而实际发牌时需加强监管。8月1日起,相关股价大跌并持续,美国的Circle股价也从接近300美元跌至130美元左右。
不过,稳定币发展是技术层面的趋势,难以阻挡,美国带头,欧洲去年已通过类似法案,日本推进速度也较快,各国都会有自己的发展举措,未来需重点关注相关公司、服务商及中介,此次下跌或带来新机会。稳定币并非只有优点,从法币到稳定币的转换费用不低。稳定币能维持美元霸权、增强美国及美债实力的观点,是简单线性推导,有些夸大,稳定币带既有互补效应,也有替代效应,新技术可能替代旧事物,但未必带来太多增量,传统购买国债的需求可能转向线上。
市场认为欧洲降息接近尾声,而美国还要降多次的观点也不准确。欧洲经济很难维持2%的利率,后续仍然会继续降息。美欧的利差仍然会保持,我们认为美元这一轮下跌已接近尾声,接下来会逐步回升。美元走弱对美股有利,因为美国上市公司45%的收入来自海外,今年美元弱使得新兴市场表现良好,美国上市公司营收增长超预期。但下半年若美元不再下跌反而回升,情况可能变化,需将降息(因担心劳动力市场就业不好)和通胀导致的国债收益率不降分开讨论。
王崎:因监管原因,我不便做投资推荐,但可分享操作方式。今年我们在美股模型组合中保持较高现金比例,目前约为40%。投资标的主要分为两类,其余股票不投。一类是以AI为代表的科技巨头,这类股票具有高成长、高波动率的特点,包括亚马逊、Meta、微软、英伟达、博通等。另一类是具有真正防御性的股票,判断并非依据行业,而是公司自身特性,以LIC为指标筛选,如沃尔玛、Costco、麦当劳、可口可乐、耐克等公司,这类股票也是其投资对象,剩余资金主要以现金形式持有。选择投资防御性公司,是因为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仍较高,只是尚未完全显现。就关税而言,即便未与中国达成协议,当前平均关税已接近20%,创过去百年新高,是包括巴菲特在内都未曾经历的高关税时代,这对基金经理和投资管理者构成巨大挑战。此外,还有地缘政治风险、AI带来的机遇与风险以及通胀等一系列问题。因此,在当前节点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和较高的现金比例很有必要。
夏春:过去我们一直倡导采用哑铃策略。所谓哑铃策略,就是一端配置以最新科技为代表的成长板块,其中包括七巨头以及其他增长迅速的优秀公司。在美国,除了七巨头外,还有很多表现出色的公司,只是中国投资者可能对排名稍靠后的公司不太熟悉。另一端则配置一些受益于美国放松监管和减税政策的板块,最典型的就是传统金融板块,同时像烟草等传统行业中,也有美国百多年来表现最好的公司。从大的方面来看,美国市场板块表现与国内有高度相似性。今年国内市场同样呈现哑铃策略特征:一端是银行、电力等国企大公司,这类公司具有垄断性和高股息特点;另一端是AI供应链及新能源相关企业。
从2022年底到现在,纳斯达克指数已经上涨了一倍。从2022年11月AI相关产品推出至今,短短两年半时间有如此大的涨幅,一定程度上是提前消化了未来的增长预期。以2017年的市场情况作为参考,2017年与今年高度相似。2016年特朗普上台,当时被认为是“捣乱者”,但2017年全球市场表现很好,其中比特币涨幅最大,年初900多美元,年底达到19000美元;其次是中概股,港股恒生指数等相关资产,美股表现虽不错但落后于港股,且当年美元下跌,这与今年美元下跌的情况相似。
2017年底,我曾写过文章,对2018年市场做了四个预测,后来全部应验。包括市场过度乐观的情况难以维持,2018年将出现高波动和下跌,且中概股、比特币等2017年涨幅好的资产会跌得最凶,同时美元会大涨。虽然预测准确,但并未想到线年的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,而且贸易战在当年前三个季度对美股影响不大,主要冲击了A股,而美股在四季度下跌25%,真正原因是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四次,四季度还加了一次息。基于此,我想提醒大家,今年四季度与明年上半年,股市一些被延迟的风险可能被释放出来。大家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来降低组合风险。预测市场非常困难,比如去年
A股也很困难,A股总市值破百万亿元,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不能简单套用过去的逻辑,认为牛市即将结束。无论多乐观,都应保持谨慎。可以通过配置黄金甚至国债来平衡,国内国债期货已跌两年,若股市震荡,资金可能从股市回流债市,多一些逆向思维有助于资产稳定。此外,仍建议考虑配置一些加密资产,若因香港监管严格,内地身份无法购买相关ETF,可考虑投资那些将加密货币作为发展策略进行囤积的上市公司,希望大家拓宽投资眼界。